1.求助,有人知道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万方查重的官方账号和密码吗
我想要听力资源,再学校图书馆下载不了,因为它闭馆了。上出版社下载时,济南大学教务处(想必没个在该校就读的学生都会在百度搜索教务处吧.济南大学
2.大连理工研究生自缢事件,看到遗书那一刻,崩溃了:为何为了头衔放弃生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就断无再续生命的可能性。研究生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可以说是天之骄子,凭借着高学历,也能够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然而大连理工一位研究生,却在即将毕业的时候,选择了用自缢的方式,来结束了自己年仅25岁的生命。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自身抗压能力太差,仅仅因为研究课题不顺,便将自己归结为loser,最终陷入了给自己设定的死循环,在留下遗书之后,便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图源网络,侵权删
虽然每一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读书,最终踏入研究生行列。
能够成功考研的人,可以说他比身边80%的人,都要更加优秀。
但很多时候也正是这些看似很优秀的人,其实内心特别的脆弱,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之后,不能够很好地应对,在思想上走入了极端,最终用轻生的方式,来逃避自己人生中的逆境。
图源网络,侵权删
看了下这位研究生的遗书,觉得他自缢的原因,不外乎是研究课题实验不理想,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结果完全不一致,害怕自己因此而延迟毕业,成为同学中间的一个笑话。
相比自己实验过程顺利的同学,他又一次对自己的能力,持有了怀疑的态度。之所以说是又一次,我想在这之前,也有过怀疑情况存在。
这位研究生的一生,似乎都在被迫做选择。当初在大学毕业时候,选择考研也是为了逃避找工作的压力,不想进入到竞争激烈的社会漩涡中。
图源网络,侵权删
可惜在他生命的尽头,自己状态最不好的时候,身边的老师、同学都没有发现异常,及时的开导他,并且给他提供信心和帮助,让他走出认知的误区。
倘若能够有一人注意到他的变化,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出现。从侧面也可以看出,他平日里可能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并不是特别的融洽,可能连一个要好的朋友都没有。
如果他能够降低自己的自尊心,并且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多的看看外界的风景,也许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图源网络,侵权删
人的一生需要经历的磨难太多太多,今天我们眼中过不去的鸿沟,可能在明天的我们看来,那就是一个小沟渠,能够毫不费力地迈过去。
不管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出现轻生的念头,毕竟死是对自己的解脱,同时也显示了自己的懦弱、无能。
轻生的人虽然了却了自身的烦恼,但却将这份烦恼,乃至痛苦统统转移给了最亲的人。
图源网络,侵权删
如果我们觉得生活压力大,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的时候,不妨回过头看看那些比自己压力还大的人,那些远不如自己的人。他们都在努力地活着,我们又有什么资格轻言放弃呢?
2020年10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发出通报,10月13日一名研究生在实验室上吊自杀,自杀前把遗书留在了微博上,微博昵称为“红烧土豆叶”。他的微博只有一条动态,长达五篇的文字,一个定位和两个字的配文“再见”,接着他就这样草率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许多人看到他的遗书那一刻,也设身处地地感到了他的崩溃,成年人的世界从来没有容易,那么为了头衔放弃生命真的值吗?我觉得不值得。
一封诉说衷肠的遗书他在遗书中说到了研究生生涯的种种不顺,贸易战开打,世界疫情来势汹汹,导师的授课质量差……这三年研究生读得稀碎。
他说,实验设备经常不能正常运转,组里老师的一句“做出来的数据都没意义”的评论,推翻了他寒假之前的所有努力。
他说他拼了命的赶进度,通宵的做实验,但每一次都得到不同的结果,他开始怀疑自己,觉得自己笨,没用,脑子出了毛病,这二十几年家里人养了一个废物出来。他觉得自己消失最好,不配加入公务员队伍为人民服务。
“去死吧,那好吧”,触目惊心的几个字,消磨了他最后的希望,也深深地刺痛了我们所有人的心。
这篇遗书的末尾他感谢所有看完他这篇文章的人,他说,他希望来生自己成为某间猫咖里的一只猫,野猫也行。
这世间除了死亡,一切都是擦伤
是什么让他来生即使愿意当一只野猫,也不愿意再当人去看遍世间万种风情了呢?
虽说未知全貌,不予置评。但微博上的投票73.6%的网友都赞成研究生的压力来源于学习与学术研究,我们姑且不去批判现代教育结构的不足,单从心理教育上来说,确实是存在漏洞的。
个别研究生导师享受着名誉、地位和俸禄尸位素餐,仅用一句“多去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的。”打发研究生的困惑,日积月累,学生对导师能够指点迷津的期待也被消磨殆尽。
即便是这样,如果受大环境所迫,每个人都选择以自杀结束生命,那么他们当初那么拼命读书的意义又是什么?如果无法得到研究生的头衔,就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这个世界一直教我们成功与卓越,“心灵鸡汤”和“毒鸡汤”充斥着朋友圈和微博,给我们不断洗脑,却没人教我们如何接受平庸。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人,而且终此一生可能也只是个平庸的人。
我觉得人生可怕的不是平庸,可怕的是没经历过奋斗便甘于平庸,最后一生碌碌无为。你已经看到过自己奋斗的模样,因此即使是失败也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伸手摘星,即使徒劳无功,亦不致满手污泥。
这世间除了死亡,一切都是擦伤。即便没有研究生的光环,即便你在学业上暂时一败涂地,你也有活下去的理由,因为你还年轻。
唏嘘之余,我也被一条评论戳中:
这位研究生,以及所有苦苦挣扎在研究生生涯的学子们,圣女果吃不了就不吃了,实验做不出就不做了,研究生毕不了业,那就不读了,公务员考试太难了,那就不考了,因为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碎银几两,能解世间惆怅。如果没有腰缠万贯,这几两碎银也能让人度日;如果世界灰暗,那便在心中留给自己一份净土,对外界失望时有后路可退,阴霾终将散去,与美好不期而遇。25岁,青春、鲜活、靓丽的生命陨落了,非常令人惋惜。这个人间悲剧发生在2020年10月13日早7点,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已得到官方通报证实。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最珍贵?
为了获得生命,保护生命,延续生命,世人不惜一切努力、付出和代价而为之,但遗憾的是仍然有人轻言放弃。可以相信,选择放弃生命的人,他们的经历一定远远超出求生的极限,直至灵魂深处那盏象征希望的灯火彻底的熄灭,黑暗中他已不再需要方向,飘然而去了。
轻生者林林总总,不想过多评说,但今天这个25岁生命的消失,却让我不论如何都不能平复心情,捶首顿足,替他惋惜,他真的不该走向这样的悲情结局,他长长的绝笔,只言片语间,都袒露着一位当代青年对生活的情感,责任和渴望。
我不想麻木,也不应该麻木,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谁为他们承担责任?
我的结论是整个社会,你认同吗?
有一个名言比喻很贴切,“雪崩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说与自己无关”,那么究竟谁是雪崩呢?无数个人的集合,就是社会,社会里所发生的一切,其实就在你的身边,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你我他,关注一个悲剧,因为不想它再发生。看看这位25岁青年的遗书,这样一个人,真不该啊。
尤其是最后一段跟结尾部分,每看一遍都泪目了,一个有血有肉,满怀情感的鲜活生命,直到最后他都没有放下那颗善良的心,他想用身体给别人带来生的希望,他带着对生活的眷恋和亲朋家人的不舍,更没忘记对国家的祝福,这样心境的年轻人,怎么会说走就走了?不愿相信这样的事实,想到这儿心里很堵啊。
请别简单的评价轻生者,如果说对他们有“怨”的话,不过是惋惜,极度的惋惜。其实人类就是在不断的磨难中走过来的,任何的艰难险阻都无法阻断人们求生的欲望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再黑暗的夜都将迎来黎明的曙光。坚持,没有过不去的坎。愿他一路走好,愿我们懂得责任,愿悲剧不再发生。
学生自杀身亡结果是令人悲痛的。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中,研究生属于被动的一方,导师处于主动或者强势的一方。报考之前可以提前通过师兄师姐、学长学姐等,了解准备报考导师的风格,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
作为研究生应该想清楚自己的读研的目的,可能碰到的困难。我觉得研究生最重要的目的是拿到学位,有了这样一个清晰的目的,那就要提前研究毕业要求,尽可能提前完成毕业要求。读研最难的就是期刊论文的发表和学位论文的撰写。提前阅读文献,和导师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提前动手撰写期刊论文。小论文提前发表出来,提前达标,你的心情更好、动力更强。
如果碰到困难怎么办。首先和同事们的人聊,尤其是高年级的,特别是博士师兄师姐,因为你的困难他们都经历过,他们更懂你,听听他们的意见,商量解决办法,然后和导师讨论,千万不可自己闷着。有个性的导师可能不少,但坏导师我认为是极少的。
培养开放的心态:困难人人都会有,每个阶段都会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命观。我读博士期间,同学之间聊得最多的是毕业的问题,如何毕业,如何发论文,如何达标,拿到学位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期间的焦虑、彷徨、抑郁、低落、抓狂、惊喜等都经历过,但最后都一一扛下来,事后看,这一切都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没有特殊性,可以把这些看成一种对自己的锻炼,这只是生命中的一小段,是一种考验和历练,通过之后我们羽翼会更加丰满,是为了更好的飞翔。
读研读博不易,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身心、情绪,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多和别人交流。读研读博拿学位绝对不是我们人生中碰到的最大困难 (工作之后才发现读研读博还是挺愉快的事情,因为很单纯很单一),因为困难只有在你真正面临的时候才会觉得它是最大的困难。明白这一点,以后我们面临困难的时候才会有更好的心态,才会有正确的心态。
大连理工研究生在实验室自缢身亡,他的遗书让所有看过的人都难过到崩溃,2千多字的遗书没有一点抱怨,甚至口气还有些幽默,然而整篇遗书充满的是一种迷惘,焦虑,无力,他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他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他无法面对延期毕业,无法面对一直通宵做实验却数据无意义,他充满了自责,觉得自己没有用而决定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他所爱的一切!
坎坷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再正常不过,有人咬牙坚持下来也就过去了,可是有些人敏感,脆弱,面对压力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却又无法承受,他们最终选择了死亡,带给所有家人朋友无限的悲痛。
1、一位理工研究生深夜自缢
大连理工研三的一名研究生深夜在实验室里自缢身亡,这名研究生今年25岁,马上就要毕业,走入社会,这一切可以说让所有人都羡慕不已,然而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在即将毕业之际选择了自杀。他留下了一份近2000字的遗书里坦陈了自己自杀的原因,自己虽然非常勤奋努力,甚至是通宵做实验,但是数据一直都不对,没有效率,自己没办法完成课题,可能无法按时毕业,就算是毕业了,由于就业环境不好,自己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未来在他眼里其实一点都不美好,甚至是可怕的。当初他考研究生就是为了逃避找工作,现在他又将要面临这个问题,这个压力可想而知,因为这一次他不能再逃避了,而且他还有可能无法按时毕业。面对这个结果他觉得没办法向所有人交代。
在遗书里他没有责怪任何人,导师,父母,朋友,同学都很好,他觉得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责任,是自己太笨,太懒,是自己辜负了所有人的期待,在深夜里他无法面对这一切,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未来的路在他眼里没有一条是通向生的,最终他决定只有放弃这个世界,放弃所有努力,独自离开!
2、生活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没有容易二字
这名研究生本人是个很努力很勤奋,很认真,很细心的人,在同学眼里也是一个情商极高的人,和他相处过的所有人都觉得他是特别有心的人,而且做事努力待人温和,从同学的描述里我们可以想象出他是一个相当积极向上,乐观,有上进心的人,不管是作为同学,儿子,还是一个学生他都是尽力最到最好的那种。可是就这样一个三观正,努力又可爱的大男生却决绝的放弃了生命,我们不能责怪他太任性,太自私,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如果不是走投无路谁又会选择这条不归路呢?何况他是那样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从遗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敏感,温柔的人,但是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不太懂的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的困境,确实努力了这么久,别人都能做的很好,别人都能够顺利毕业,而自己却可能延毕,他只能责怪自己还不够努力,不够勤劳,不够聪明,如果这时他能够和老师同学积极的沟通一下,或者找个心理医生疏导一下,那么一切可能都不一样了。
3、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很多人会说,不就是课题完不成吗?不就是可能延毕吗?不就是实验数据不对吗?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人生还有很多坎坷,这点小事都过不去,将来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那该怎么活下去啊!确实这话没错,人生还有很多坎坷要经历,可是从遗书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虑很多的人,他考虑到了很多事,那篇遗书里都是他的肺腑之言,自己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未来一片迷茫,对不起父母的培养,长时间的压抑,已经扭曲了他的心理防线。所有的一切对于他来说怎么就那么难,怎么会有那么多不擅长的东西,所有值得骄傲的东西都无法帮他建立信心。他只能感到深深的无力,他无法掌控自己的一切,他唯一的解释就是,自己很没用。他内心的压力是别人所无法体会的,所以简单的说他只是受不了压力,真的是太武断了。
这位研究生的经历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只是大部分人坚持过来了,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没必要活成别人的期望的样子,因为也不可能做到,如果成功太难,那就做自己好了。课题完不成就完不成吧,延毕就延毕吧,反正总会毕业的,找不到理想工作就慢慢找,别太逼迫自己,因为自己真的是很努力了,不要被那些单向度的尺度限制了自己,健康的活着才是最大的财富。
3.大连理工大学硕士毕业生 查重多少能过
首先,一般是由学校或者期刊编辑部来定;其次,低一些自然比较好,低于6%-8%比较稳妥,但是有的学校对重复率有要求,过低也不符合要求。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学科之间,重复率也不能一概而论,请咨询学校、老师或者上届学长。(因为世界太大了,学校、期刊太多,标准都不太一样,请谅解)
4.大连理工大学论文查重用什么软件测的 东北大学论文查重用什么软件测的
一般高校采用知网,个别例外;学校有自己的检测系统,查重率要求硕博的是10%,本科查重率低于30%;可以使用pt论文检测;有时pt重复率是高于知网;也就可用反复使用PT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