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消除贫困和全民奔小康战略目标实现时间表的临近,长三角地区城乡经济的二元结构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作为中国最具综合实力的区域之一,虽然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一体化区域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对经济发展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针对普惠金融对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的影响进行研究,为新时期如何正确发展长三角地区的普惠金融,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本文首先通过对普惠金融以往相关文献的梳理,整理国内外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与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选取三个维度八项指标测算出2006-2017年长三角地区27个中心城市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并且根据普惠金融各指标的面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对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整体与分区域比较分析。普惠金融测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差异较大。上海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相比而言,部分经济不发达城市虽然起点低,但增长速度与增长倍数均远远大于上海市。通过聚类分析可将长三角地区城市按照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分为三类,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次根据城乡收入差距的内涵,通过泰尔指数计算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现状。本文在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阐述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构建了面板回归模型,研究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通过夏普利回归分解方法,比较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对城市间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的贡献大小。实证结果表明:(1)普惠金融的发展整体上能够缩小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2)普惠金融对缩小长三角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3)普惠金融的服务渗透性、服务可得性、服务效用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现迥异。最后,本文针对以上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1)完善普惠金融制度设计,推进普惠金融发展;(2)根据地区差异推行差异化政策;(3)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合理布置普惠金融服务渗透水平;(4)创建差异化金融产品,加大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5)优化金融服务功能,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效用性。
基本信息
题目 | 普惠金融对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 |
文献类型 | 硕士论文 |
作者 | 李琛霖 |
作者单位 | 南京邮电大学 |
导师 | 张昌兵 |
文献来源 | 南京邮电大学 |
发表年份 | 2020 |
学科分类 | 经济与管理科学 |
专业分类 | 经济体制改革,金融 |
分类号 | F124.7;F832.7 |
关键词 | 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差异 |
总页数: | 62 |
文件大小: | 868K |
论文目录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
1.2.2 普惠金融研究现状 |
1.2.3 普惠金融与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技术路线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1.5 可能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 |
2.1 普惠金融的内涵 |
2.2 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 |
2.3 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的测度 |
2.3.1 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整体分析 |
2.3.2 长三角地区27个城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维度分析 |
2.4 基于面板数据聚类的长三角地区普惠金融水平相似性分析 |
2.4.1 基于趋势距离的聚类分析步骤 |
2.4.2 基于面板数据的长三角中心城市聚类 |
第三章 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测算 |
3.1 城乡收入差距的内涵 |
3.2 城乡收入差距的测算方法 |
3.3 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测算 |
第四章 普惠金融对缩小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机理分析 |
4.1 直接影响机制 |
4.2 间接影响机制 |
第五章 普惠金融对长三角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检验 |
5.1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
5.1.1 变量选取与指标说明 |
5.1.2 模型构建 |
5.1.3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5.2 运用面板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
5.2.1 面板单位根检验 |
5.2.2 面板协整检验 |
5.2.3 实证结果分析 |
5.3 运用夏普利分解法的实证检验 |
5.3.1 分解回归方程的确定 |
5.3.2 普惠金融各维度对城市间城乡收入差距贡献的分解 |
第六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程序清单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参考文献
[1] 2020长三角企业100强[J]. 上海企业 2020(12) |
[2] 2020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J]. 上海企业 2020(12) |
[3] 2020“创响中国”长三角联盟站双创生态峰会举办[J]. 科技传播 2020(23) |
[4] 第十二届中国长三角铝业高峰论坛暨2020上海铝协年会顺利召开[J]. 资源再生 2020(11) |
[5] 长三角文化产业升级研究[J]. 宏观经济研究 2020(12) |
[6] 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研究[J]. 科技通报 2020(12) |
[7] 长三角地方政府与社会合作关系探讨[J].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0(11) |
[8] 长三角地区城市主要指标(2020年1-3季度)[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0(11) |
[9] 长三角现代化能源大系统建设战略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 2021(01) |
[10] 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新址正式启用[J]. 新能源科技 2021(01) |
[11] 2020“创响中国”长三角联盟站双创生态峰会举办[J]. 新媒体研究 2020(23) |
[12] 首届长三角先进材料创新论坛暨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交流会成功召开[J]. 新能源科技 2021(01) |
[13] 长三角“魔力无限”[J]. 法人 2021(02) |
[14] 长三角实现21类电子证照共享互认[J]. 上海质量 2021(02) |
[15] 长三角养老金融崛起 高质量发展仍有较大空间[J]. 上海保险 2021(02) |
[16] 2020长三角地方治理创新十大案例[J]. 决策 2021(01) |
[17] 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 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在上海开幕[J]. 档案与建设 2021(01) |
[18] 推进长三角地区档案工作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建党百年 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策展记[J]. 中国档案 2021(02) |
[19] 长三角环境公益法治一体化的制约与发展——基于“虚拟行政区”[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0] “长三角”产业升级背景下职业教育协同创新探究[J]. 教育与职业 2021(04) |
[21] 长三角科技人才区域一体化障碍及其因应之道[J]. 科技中国 2019(12) |
[22] 长三角25家博物馆携手航海非遗大展在中海博开幕[J]. 航海 2020(01) |
[23] “长三角传染病防治医联体”上海成立[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A1) |
[24] 长三角养老金融已初具规模,联动仍需深化发展[J]. 上海保险 2020(01) |
[25] 长三角外企研发呈现加大投入、加速融合趋势[J]. 华东科技 2019(12) |
[26] 长三角铁路启用首个智能商品仓库[J].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20(01) |
[27] 上海“政务便利店”评分出炉 办事范围扩至长三角[J]. 计算机与网络 2020(02) |
[28] 长三角地区城市主要指标(2019年1-3季度)[J].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9(11) |
[29] 长三角地区红色档案资源整合探析[J]. 浙江档案 2020(02) |
[30] 提升“信用长三角”建设水平[J]. 党政论坛 2020(02) |
相似文献
[1]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杨永.华侨大学2015 |
[2]提升长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研究[D]. 梅海雷.扬州大学2013 |
[3]金融发展与对外贸易:来自长三角地区的经验证据[D]. 史文婧.浙江工商大学2013 |
[4]长三角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D]. 郑敏.宁波大学2012 |
[5]论长三角地区生态风险的政府预防机制[D]. 赵珊珊.苏州大学2011 |
[6]长三角地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 张琳.苏州大学2012 |
[7]皖北地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 胡承龙.安徽大学2012 |
[8]产品细分视角下长三角地区产业同构问题研究[D]. 刘小文.华东师范大学2010 |
[9]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趋势分析及对策研究[D]. 陈冬梅.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
[10]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地区的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及启示[D]. 黄文伟.复旦大学2009 |